【肾命线】肾脏实倍网实倍网,生命的守护者,却常被忽视直至警报响起。本专栏为您解读肾病防治理念,拆解饮食运动密码,分享前沿诊疗进展,让我们从"肾"边小事开始,守护这条至关重要的“肾”命线。
医学指导
本期作者
一、为什么热会伤肾?
展开剩余88%虽然已经立秋出伏,但很多地区的朋友依然感受着“秋老虎”的威力——白天炎热依旧,空气中也弥漫着未散的潮湿。这种夏末秋初的“焖蒸”模式,会让身体排汗效率下降,体内热量和水分调节更加困难。 2017–2021 年英国监测数据显示,当日间最高气温达到 32℃ 时,急性肾损伤(AKI)风险比 17℃ 高出 62%。热浪期间,AKI 发病率增加近三成,当气温升高时,人体为了降温,会将更多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,肾脏灌注减少,若再加上出汗多、补水不足,极易诱发脱水性肾损伤。反复发作的急性损伤,还可能增加慢性肾脏病(CKD)风险。
二、 找找生活中的高风险人群
这几类人需要特别留意:
户外工作者:环卫工人、外卖骑手、农渔业从业者等,尤其在午间高温时段。
已有基础疾病者:慢性肾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患者。
老年人、孕妇、婴幼儿: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。
运动户外爱好者:尤其是夏季进行马拉松、长距离骑行、登山、越野赛等高强度、长时间运动的人群。高温下,剧烈运动易引起横纹肌溶解,释放的肌红蛋白可堵塞肾小管,引发急性肾损伤。
服用特定药物者:利尿剂、ACEI/ARB、抗胆碱药、部分精神类药物,在高温下容易增加脱水风险。
三、热相关肾损伤的预警信号
尿量明显减少或尿色加深;实倍网
持续乏力、头晕、心悸;
肌肉酸痛伴酱油色尿(可疑横纹肌溶解);
体温 ≥40℃ 且伴意识改变或抽搐(热射病,需要马上急诊处置)。
一旦出现这些情况,应立即就医,并说明近期是否暴露在高温环境及有无尿色改变,以便医生及时检查肌酐、肌酸激酶、电解质等指标。
四、预防有话说
1. 补水要趁早、补对
未渴先饮,少量多次,每 20–30 分钟补水一次;大量出汗时可选择含电解质饮品。肾病患者需要结合心脏功能和尿量情况。
水、稀释果汁、低脂牛奶都是不错的选择。避免高糖饮料(含糖汽水、冰沙)和过量果汁,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脱水。
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,防止低钠血症;限制或减少酒精摄入,若饮用酒精饮料应配合水同饮。
目标尿色:淡黄色为佳。
2. 避开高温时段与高负荷
广州高温预警时段(11:00–15:00)避免户外高强度劳动或运动。
必须进行活动(如锻炼、园艺、搬运)时,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较凉爽时段。
天气非常炎热时,儿童不宜进行剧烈体力活动。
3. 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直射
穿着轻便、宽松、浅色的长袖衣物和长裤/裙实倍网,避免皮肤直接暴晒。
佩戴宽边帽保护脸、颈部、耳朵和眼睛,并使用环绕式或宽镜腿太阳镜防护
外出时大量涂抹防晒霜并定时补涂,游泳或擦拭后需重新涂抹。防晒霜SPF≥30,UVA 防护等级 4–5 星。
尽量在阴凉处活动,尤其是在阳光最强的时段。
4. 避免密闭闷热环境,保持室内凉爽
切勿将婴儿、儿童、老人或宠物单独留在静止的车内、封闭房间或阳光直射的婴儿车里。
婴儿车需使用遮阳伞,保持空气流通,并适时脱去多余衣物。
白天拉上遮光窗帘、百叶窗或外部遮阳帘,减少热量进入。选择房屋较凉爽的房间休息或睡眠。
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(通常是夜晚),可安全地打开窗户通风,并形成空气对流。
使用电风扇时避免长时间直吹身体,以免加速体液流失;室温高于 35℃ 时,单用风扇降温效果有限,可配合空调或其他降温方法。
充分利用公共凉爽场所(如图书馆、超市)作为避暑地点。
5. 循序适应热环境
在连续 7–14 天内逐步增加热环境活动时长与强度,让身体形成热适应。
6. 慢病与用药管理
有慢性肾脏病、心衰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患者,应提前与医生制定高温用药与补液计划。
使用利尿剂、ACEI/ARB、抗胆碱药或部分精神科药物者,需警惕高温下脱水风险,不可自行停药。
五、中医药膳清暑妙招
在广州高温高湿的夏季,适量选用清暑生津、健脾开胃的中医药膳,不仅有助于缓解暑热不适,还能辅助保持体力与食欲。注意这些药膳不能替代正规治疗,慢病患者和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食用。
五汁饮
功效:清热消暑、生津止渴。
适用:夏季燥热、口渴、咽干、食欲减退者。
原料:荸荠100克、藕100克、鲜芦根50克、梨100克、麦冬10克。
做法:将以上五种原料洗净,切碎;分别绞碎成泥,用纱布挤压取汁,或用榨汁机榨汁。将五种汁液混合搅匀即可饮用(可冷藏短时保存)。
温馨提示:脾胃虚寒、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饮。
健脾开胃茶
功效:健脾消食、生津开胃。
适用:暑热时出现食欲不振、口淡无味、腹胀纳差者。
原料:山楂20克、乌梅5克、麦芽10克、甘草5克。
做法:将原料加水300毫升,煮沸后小火煮至200毫升;过滤取汁,当茶饮用。
温馨提示:胃酸过多、胃溃疡患者需谨慎;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总糖量。
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介绍
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是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,2008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,国家区域中医(肾病)诊疗中心。2023年“艾力彼”全国中医医院肾脏内科第2名,2023年全国中医医院肾病学科学术影响力第2名。科室有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导师2名,广东省名中医3名,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3名。
专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,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肾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如肾病综合征、IgA肾病、膜性肾病、急、慢性肾衰,糖尿病性肾病,ANCA相关性肾炎,狼疮性肾炎,紫癜性肾炎等;坚持中西医并重解决复杂、疑难的本专科疾病及危重患者救治,如血管炎肾损害、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、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、IgG4相关肾病等。专科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新技术、新疗法、院内制剂研发等,目前科室运用和开发了近20种特色疗法及10余种院内制剂,如三芪口服液、尿血合剂、尿毒康颗粒、结肠洗液1、2号等。2024年专科研发的“三芪口服液”获广东省第二批“岭南名方”称号及国家1.1类中药创新药临床试验批准。2009年率先在国内建立首个中医特色的慢病管理门诊。
初审 | 庄映格
审核 | 王军飞
审定 | 陈佳佳
肾脏,生命的守护者。
发布于:广东省长胜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